阅读历史 |

第235章 使持节(2 / 3)

加入书签

已经反叛过数次。

只是突厥兵强马壮,铁勒诸部没能团结一起,故此每次反叛都败了。

如今听闻颉利派始毕的儿子欲谷设和处罗的儿子拓设镇守漠北,统领十万部压制铁勒诸部,

欲谷设他们对铁勒诸部十分苛责,这次雪灾,欲谷设和拓设必然会再向铁勒诸部加税,以转移自己的损失自保。

铁勒诸部早有怨言,只是欠缺的一个领导者。

薛延陀七万众,实力比回纥等都强,听说夷男也很有野心,想要跟他祖父当年一样,建立一个铁勒人的汗国,他肯定不会如回纥一般甘心任颉利欺压。

回纥部酋长菩萨听说也是个不甘突厥压迫的人,只是实力稍弱。

陛下派秘使前往漠北见夷男、菩萨等首领,册封夷男为铁勒汗国的可汗,加封菩萨为小可汗,赐给他们印信鼓纛。

陛下可以许诺夷男、菩萨,大漠以北,皆赐封铁勒,给他们建国,包括突厥现在所有漠北之地。

只需一道诏书,一副鼓纛,野心勃勃又饱受突厥欺压满是怨恨的夷男、菩萨,就能够站起来起兵反抗突厥。

铁勒诸部若是能够团结在夷男旗下,那必将成为颉利心头之患,到时他后院起火,再无法顾及南面。”

联结铁勒诸部对付突厥,这其实也是之前就议定好的一个战略,只是之前薛延陀还臣服于西突厥,而现在夷男要带七万帐归附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薛延陀部的东迁,将改变漠北东突厥汗国附属的铁勒诸部实力,尤其是夷男这么有野心的年轻人,更容易被鼓动起兵。

有野心的首领,有实力的部落,薛延陀能成为铁勒诸部反叛突厥的领头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若是中原大唐还全力支持他们建立汗国,那夷男绝不会再犹豫,特别是利用眼下这场白灾,利用突厥对铁勒的再次欺压,绝对是如干柴遇烈火,一碰就着。

“陛下,

“你支持对梁师都用兵吗?”

“陛下,用不着出兵,对付梁师都不用急着出兵,可以择一员能文允武的上将,坐镇朔方前线的夏州,朔方本就偏僻穷困之地,梁师都这些年养着许多兵,几乎全民皆兵,生产被耽误,十分穷困,以前还能靠着跟突厥人打劫填补一些,但现在突厥自顾不暇。”

“对付梁师都,不用直接进兵,只要在边境屯田驻兵,不断的派兵骚扰梁师都,不让他们安心生产,甚至他们耕种了,也要派兵毁掉他们的庄稼,践踏他们的田地,同时派人潜入其境,用钱帛贿赂其部下,离间其官将,以官职爵位策反招降,甚至派细作烧毁他们的粮草,破坏他们的武器作坊,下毒毒死他们的战马牲畜······”

“那么以现在朔方的情况,不出一年时间,梁部就会彻底崩溃,不战自亡。”

“至于恒安的苑君璋,他现在更穷困,因此只需一使者就能将其招降。”

武怀玉的这三步计划,既不用毁约跟突厥宣战,却能让突厥叔侄内讧、部众叛乱、附庸崩溃,大唐不用出一兵一卒。

对付梁师都以轻骑袭扰,主动出击以攻代守,疲扰敌人,不用聚大兵,不用攻坚城,却也能起到疲敌困敌之效,还不用消耗太多粮草器械,也不用动员百姓。

“诸卿一起议一议武爱卿这三步计划。”李世民笑着说道,看的出皇帝对这计划很满意。

这一商议,足足讨论了一天,连午饭都来没顾的及吃,一直讨论到天黑了,大家才回过神来。

讨论的最终结果就是皇帝没接受萧瑀建议出兵打突厥,也没接受杜如晦建议直接出兵打梁师都。

在武怀玉三步计划基础上,君臣们制订了一个更加复杂详细的计划。

柴绍和薛万彻在华州、陇州一带加紧训练兵马,为最后出兵做准备。

刚征召入朝的大理寺卿、左领军大将军李道宗仍授为灵州都督。

原本因没于梁师都而罢设的夏州都督府恢复,调延州都督段德操任夏州都督,早年降唐的梁师都部下刘旻授夏州都督府长史,刘兰成为夏州都督府司马.

最出人意料的任命还是武怀玉.皇帝授武怀玉为使持节盐州诸军事、盐州刺史.

盐州隋朝大业时为盐川郡,武德初改为盐州,同年被梁师都所占据,大唐在灵州城内侨置盐州,所以实际上大唐只有盐州衙门,并没有实控过盐州。

此地羽翼陕北,扼控朔方,兵家必争之地。

盐州南倚山原,北接平沙,因境内盐池而得名,梁师都的中心就在夏缓,盐州正是朔方与灵武的重要联结点.

大唐立国以来,大唐以灵州为大本营,也一直在跟梁师都打,盐夏甚至一度成为突厥部落牧马地,以及南侵的前进基地.

武德年间,一直没有恢复盐州,只是在灵州侨置了盐州衙门.

现在李世民不仅要恢复夏州,还要恢复盐州,夏州是都督府,盐州则是下州。

今年夏,突厥郁射设数万骑入塞围乌城,这个乌城就在盐州的五原县乌盐池,这次围城,也间接引爆了玄武门之变。

盐州本有四盐池、辖两县,不过唐梁双方反复争夺,隶属不定,大唐也就一直只是在灵州城侨置盐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