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9章 黑龙堡(2 / 3)

加入书签

了吧?”

“这可是咱们武氏的风水宝地,咱家兴起之地,当然得建大点。”

武氏庄园,有一大四小五个圆楼组成。

中间的主圆楼,却又有五圈环套,大环套小环,环环相套。

采用夯土建筑,黄土掺上细沙、石灰甚至加入了糯米,层层夯实,外墙厚达七尺,每圈有四层,一二层不开窗,一层主要用做厨房、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居住。

主楼的五环,房间很多,越外圈越大房间越多,主要是武氏庄园奴仆居住。

黄色的夯土墙,灰色的瓦顶。

十几米的高度,一二层没有窗,这使的这土楼防御性能极强。

特别是主楼的四角,还各有一座稍小的圆形土楼拱卫。

武怀玉觉得修的太大了,这加起来得有几百个房间,住上千人都没问题,庄园管家赶来。

很自豪的为武怀玉介绍起这座雄伟的武家堡。

“主楼中间的两环,相当于内院。采用的是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楼内按相公亲自设计的易经八卦原理布局,以青砖防火墙分隔成八份,楼房分八等份,寓意乾、兑、坤、离、巽、震、良、坎八卦,每等份六间起脚为一卦。

每卦关起门户自成院落,打开门户全楼贯通。每层两厅、四十四个房间,共二百零八个房间。

底层每区处自与内环天井合围成一个院落······”

武怀玉这才发现,原来这主楼最里面两环,才是他原先设计的武氏庄园,这两个同心圆的圆形土楼,占地十亩,已经挺大了。

结果樊玄符她们一改再改,最后在这同心圆两环土楼外,又加了三环,然后四角又各加了一个两环的同心楼。

最后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占地数十亩的超大土楼群。

走在这土楼里,感觉自己很渺小,甚至也觉得很有安全感。

武怀玉长安的宣阳坊宅占地一百多亩,比这大多了,但那里的布局相对较散,园林占据更多面积,院子也相对分散,可这里一环扣一环的,空间相对紧凑。

特别是这墙很高,四层十几米高啊,一二层对外还不开窗。

光是那每环之间的那个大门,门板就足有七寸厚,外面甚至还有铁板加固,门内墙中还埋有一尺方型门栓,大门一关,门栓一落,

就算再来五千突厥骑兵围住武家堡,都得对这大土楼束手无策,望楼兴叹,敢要强攻,外墙七尺多厚,墙高十几米,往下射,突厥人除了挨打有什么别的办法。

除非真是非要死磕硬打,调来工匠、器械,但这毕竟是在京畿,武家需要的就是能够护住一时,只要不被直接攻破,坚守个几天,就能有援军来。

现在武家这样的防御,楼里有水井、有粮仓、柴房,还有天井,守个十天半月都没问题,完全能等到援军来。

比起一些小型的军寨堡垒,都还要坚固了。

不过这楼太侧重防御了,没有那种四合院舒服,人多建些三进四进四合院,或是多几个院落,也足够了。

三四层内通廊的屋檐下也还是设计了精美的园林风格的木质靠背栏杆,还有不少绿植盆栽点缀。

整个庄园,真的就有种军事堡垒的感觉,但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水井、天井、仓库、浴室、厕所,甚至还有猪圈、羊圈、鸡舍、狗笼、牛棚、马棚等,真遇敌袭,可把牲畜部份带回主楼外环,部份安置外围四楼。

四个副楼,主要住奴仆、雇工,存放物资、工具等。

主楼的五环,外三环也主要是奴仆部曲居住,内二环,就是内院,主人、家眷居住。

最里面那院子,既是供祖,也是主厅,待客、宴客等场所,也还是主人书房。

里面转了一层,都还不错。

人都是住在三四层,虽说住的高,但如此一来通风较好,也不潮湿,就是得爬高爬低,多上楼梯台阶。

三四层是有内外开窗的,虽说窗子对外的都设计的相对狭小,且是那种外小内大的那种箭孔似设计,但采光通风效果还是不错的。

总的来说,这武家堡还真出乎怀玉意料,本来是占地十亩,结果硬搞出来好几十亩大。

他还以为了很多钱,超了许多预算,结果樊玄符拿出账本,这么大的楼修的这么快,却并没太多钱。

主要还是当初突厥入侵后,这里许多百姓受兵灾,然后又遇饥荒,武家这个时候雇人来做工建楼,不管男女老少都要,来做工就有两顿饭吃,再按男女青壮、出力多少给工分,工分兑换钱粮。

要是太平年岁,建这么大楼,确实得很多钱,可能还很难请到人工,可灾后百姓都成饥民,这时有活干有饭吃就满足了,工钱少些都不在乎。

吸引来了大量的附近乡民,人多力量大,挖土筛土蒸土夯土,一道道工序都非常快,最主要的人工费用这块,基本上没什么开支。

别的地主豪强都趁战乱饥荒放高利贷,借高利粮,武家却收纳乡邻给钱给粮盖房子,最后房子很快盖成,武家还收获了极好的名声。

“这么大的楼,也住不完,我看可以拿出一两个副楼,用来做邸店、商铺、作坊,既可我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