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4章 选太子妃(2 / 3)

加入书签

白鹿塬上条件还是不错的,虽说比塬下要旱一些,但秦琼又不是去种地,他是去那边疗养调理,白鹿塬上倒挺适合他的。

“义父还在为没能挂帅北伐之事耿耿于怀呢?”

“想开了,也不那么在意了。”秦琼对于北伐突厥没他的事,之前确实想不开,但现在慢慢也想开了,一来大兵团指挥作战这块,李靖确实比他强,二者他现在身为宰相,也不适合去给李靖做副将,再者他身体一直不太好。

爷俩在书房里聊着天。

秦琼是去意已决,这次真打算要辞相了,他在朝中一路坐到右仆射这位置,可他也早清楚,他不过是个军方代表,是皇帝硬安在那的。

秦琼本身并不合适做右仆射,也没有那个足够的能力,加之这次北伐的事,秦琼也就彻底荫生退意。

“郢国公和寿光县主,想要跟你家联姻结门亲事,你觉得如何?”

“有啥要求?是想娶还是嫁?有无嫡庶要求?”

“那倒没说,”

“如果宇文相公没什么特别要求,我倒也是很愿意跟宇文家结个亲的,”

秦琼还告诉怀玉,说皇帝也已经说过,将来要跟宇文士及做亲家,预订了宇文士及一个女儿做儿媳。

“哦,哪位皇子?”

“还没定。”

说到皇家联姻这事,秦琼也是知晓更多一些内情,比如皇帝在为诸皇子们选妃,据说李世民为儿子们选妻子的要求是清贵。

不要五姓七家旧士族,不要朝中军功勋戚,

要清贵。

最好是文臣。

这个标准让怀玉倒有些意外,但是他在脑了回忆了一下李世民皇子公主们的婚姻情况,似乎还真是如此。

历史太子承乾的太子妃娶的是武功苏氏,嫡次子魏王泰娶的是关陇阎氏,

李世民儿媳妇中,算的上是比较有名士族的,是李治妻子太原王氏,吴王李恪妻弘农杨氏,以及齐王李祐妻京兆韦氏。

“陛下开始为太子选妃了吗?”

“据说是的,”

“可知选中哪家?”

“听说武功苏家。”秦琼说。

还真是武功苏家,怀玉有点感慨。

武功苏家被称为清贵,但并不是什么小门小户,实际上那也是世家。

那位苏氏的父亲苏亶现在是秘书丞,确实官品不高权势不重,苏氏叔父苏勖却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同时还是李世民的准妹夫,订婚南昌公主。

苏氏的曾祖就更有名了,隋朝五贵之一的宰相苏威,从隋立国到亡国,全都经历了,

武功苏氏虽说比不了五姓七望和关中六姓,但也是一流名门。

苏氏高祖苏绰与兄苏亮在西魏并称二苏,死后配享宇文泰太庙。

苏威那更是在隋朝举足轻重的宰相,

宇文化及弑君后,他做过宇文化及的开府仪同三司,后又归附李密,再投王世充,做过王世充的太师,等李唐攻破洛阳后,八十岁的苏威求见李世民,结果却又摆老资格说自己年老不能下拜,结果惹李世民生厌恶,对他一通责骂,说他拜宇文化及、李密、王世充等人,现在却说老病,那干脆就不劳烦相见了。

苏威后悔不及,后来特意跑到长安去拜李渊,李渊也不见。

虽说如此,但苏威的孙子却也是李世民秦王府学士,李渊的女婿,现在李世民甚至又想选苏威曾孙女做太子妃。

如今天下真要说门阀超过武功苏氏的,没有一百家,那几十家是有的,可天子偏偏选中武功苏氏,正如秦琼所说,皇帝有意不选他一直在打压的山东五姓七家,也故意不选一众关陇旧阀和从龙拥立新贵们。

至于原因,也很好理解,皇帝可能是在防范将来承乾继位天子后,后戚势力太大。

就好比现在窦氏、长孙氏家族的外戚势力就都挺大,李世民让长孙无忌没有职事都这么久了,高士廉也远远外放,都可以说是在防范有拥立大功的外戚权势过大。

“太子对武功苏氏这门亲事态度如何?”怀玉问。

“自古婚姻之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何况这是选太子妃,自然是圣人和皇后选定便是,哪有问太子的意见的。”秦琼直言。

怀玉听了也只能笑笑,他自己不也包办儿女们婚事么。

皇帝现在联姻策略倒也越发清晰,对那些宰执大臣、功勋心腹们,主要是让他们的儿子尚公主做驸马。

他还给自己年幼的那些皇弟们,选这些勋戚的女儿给他们做妻子。

但是自己的皇子,却基本不选最顶级的那些门阀和当朝重臣勋贵之女,反而选的是相对清贵的。

武怀玉一子尚公主,一女许皇子,都算是破例的了。

皇帝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结合历史上承乾被废的下场,他觉得如果承乾妻族能够更加有实力些,或许能够给太子多一些帮助说不定。

有秦琼夫妇从中牵线做媒,两家联姻的事倒是很快就达成,最后是寿光县主亲自选中了樊五娘所生的武五郎承佑,寿光县主把女儿宇文如莲许给。

寿光公主两女儿,一个叫如莲,一个叫修多罗,名字中都带有佛教色彩。

而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