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5章 全村养鸡2(1 / 2)

加入书签

按照之前商量好的,整个生产队占三成股,利润自然也是三成。

元6毛的三成是块7毛8。

之前投资1000,可以收回1332块1毛8。相当于赚了332块一毛8。

大队会计已经算好了账,到时候可以根据他们的投资,过来领钱。

领到钱的人却没有急着离开,聚在一起讨论。

投钱少的社员拍着大腿懊悔不已,“养洋鸡真划算啊。可惜我家里没钱。要不然我肯定投五百。”

“还是建信会赚钱啊。他这次投资了一千。他不赚工分,这么多钱足够他养活一家三口。”

“要我说还是秀花赚得最多。”虽然不知道张秀花占了多少股,但是当时养鸡场是她建的,当初她可是贷了一万块钱。一万就能占一成半的股,她这次至少赚了一万多。

有社员询问张秀花,她却连连否认,“贷款的钱早就还了。我们本钱只有一千多,只比建信多赚一点点。”

社员们还是很实诚的,见她这么说,大家都信了。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全村上下都在讨论分钱的事情。

哪怕天气很热,依旧没能阻挡他们八卦的心。三不五时就有社员在树下乘凉讨论这件事。

社员们讨论倒是其次,让张秀花没想到的是大队长把这件事上报给了公社。

于是公社主任下来考察,号召其他生产队都向李家屯学习。

其他生产队接二连三到张秀花家询问去哪定设备和种蛋。

张秀花被公社主任这想法弄得有点懵。他们只想着养鸡,就没想着怎么销出去吗?

偏偏大队长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反而很骄傲自豪的模样。

其实也不怪这些人没见识。而是他们对洋鸡不了解,再加上这时候干部们普遍没学过经济学。

张秀花就让大队长带她去公社,她要找公社主任谈谈。

大队长觉得没必要,“我们县吃不下这么多鸡,可以送去别的县啊。整个黑省有那么多县城,尤其是哈尔滨,那可是大城市。”

张秀花对他理所当然的态度弄得哭笑不得,“你太想当然了!这么多只鸡,你怎么运?!其他生产队也不比我们生产队富多少?!他们开拖拉机去?那时速多慢啊!万一路上遇到路匪,万一鸡在半道上死了,怎么办?!”

大队长摆手,“没事。可以找卡车!公社牵头,他们肯定会组织人手。你不用担心。”

张秀花还是老习惯,还真没反应过来公社可以管这些事。可是公社牵头也没用,因为安全问题依旧没法保障,总不可能派出所的民警跟在后头吧?显然不合理!

张秀花非要拽着大队长去公社。

她顺利见到公社主任,把事情的难处一一说明。

公社主任却觉得这事不难,“不就是卡车嘛,我们窑厂有那么多拖拉机还歇着。正好可以用来拉货。”

他都这么说了,大队长自然也跟着帮腔。

见拦不住,张秀花直接回了村。

没几天李建国回来了,她将这事告诉他,“最近有许多生产队的大队长过来看设备。”

李建国让她别紧张,“既然公社这边有办法解决,你就别插一手了。”

“万一亏本,怎么办?”张秀花询问。

“他们没那么多钱。”李建国提醒她,“去年我们生产队那么多户都凑不齐五万,其他生产队跟我们差不多。而且银行也批不了那么多贷款。让社员们掏空家底,他们没那么大胆子。”

张秀花拍了下脑门,这倒是真的。

“不过这些生产队可能会合资。”

张秀花疑惑,“什么意思?”

“就是两三个生产队建一个养鸡厂。就像我们和生产队一起合资。”李建国想了想,“这样下来,养鸡厂会比预想中的少很多。”

张秀花还没发表意见,外面有人进来,李建国探头一瞅,是大队长和周家村的大队长。他立刻出去迎接。

大队长示意李建国跟他回家,“隔壁几个村子的大队长想请你帮忙买设备。大家都是朋友,我不好拒绝。”

李建国笑着答应了,“行!这点小忙我肯定答应。”

周大队长大概还记恨张秀花劝他们不要跟风养鸡的事,拍了下李建国的肩膀,冲张秀花笑道,“秀花,你得跟建国学,做人要大气!”

张秀花都不可置信了,谁小气了!这不是怕你们亏本嘛!

李建国打圆场,“我媳妇还是很大气的。她这人比较谨慎,轻易不冒险。这么多生产队一起养鸡,她担心亏本。这也是人之常情。”

周大队长见他这么维护自己媳妇,也打着哈哈,“倒是我多想了。秀花确实很能干!”

张秀花气哼哼白了他一眼。

他们走后,许春英过来了,跟她一块来的,还有李凤娇。

李凤娇之前也投了六百块钱,赚了近两百块钱。她打算明年再投。就过来问问明年的打算。

张秀花告诉她,“明年我们会分开养。我听大队长的意思是整体社员集资买设备。我家的养鸡厂还是和建国的战友一起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