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6章 分家闹剧(1 / 1)

加入书签

张秀花原本想回家,却被王二婶死死拉住,让她再等等。

王二婶还在纠结儿子的事。因为儿子的工作在省城,为了吃省城的商品粮,他的户口转到省城。可她刚刚听大队长的意思,他家铁钢不能分地。这不是完犊子嘛!

等大队长峰边没人了,王二婶挤进去,“大队长,你这可不公平。我家只有铁钢一个儿子。就算他去了省城,也依然是我的孩子,凭什么他不能分地?”

大队长怔住,是哦,这个情况还真有点复杂。铁钢不是嫁出去的。他是进了城。

“那你等等,我明天去公社问问领导,像铁钢这情况能不能分?!”

王二婶松了口气,“行!你问问!”

当天晚上,各家没有熄灯,大人们全聚在堂屋商量分家的事情。

无论之前处得有多好,真到了分家的时候,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张秀花家住在边上,她都能听到外面吵架的声音。听得不是很真切,但是她能感受到村民在吵架。

张秀花倒是没人吵,家里只有她和两个孩子,她想找人吵都找不到对象。

翌日,张秀花家里来了不少人串门,全是跟她关系比较亲近的婶子们,纷纷找她诉苦。

“你说哪有这样的!就因为我家孩子多,他们二房就得多分家产?他年纪不到,才没结婚,关我们什么事?我们又没拦着他!”

这是二房觉得给大房养了多年孩子,自家的孩子反倒没吃多少口粮,二房觉得吃亏了。所以想多分点财产。

“你家算什么呀。我家大伯更绝。说他将来伺候老人,老人的户口要跟他们。我呸!平时也不见他们多孝顺,现在有便宜占了,开始献殷勤了。早干嘛去了!”

这是二房觉得大房不孝顺,有事就躲,有便宜就占。在争抢老人呢。毕竟谁家户口人多谁分的地就多。这种情况属于大多数人的矛盾根源。

分家无非分两样,分钱和分人口。像家里的家具、农具、锅碗瓢盆反倒都是次要的。

张秀花也不发表意见,只敷衍地听着。

王二婶倒是积极打听,可她只是当个八卦来听。她早就分家了,所以没有他们的烦恼,而唯一的烦恼还没落实。她还能干什么?吃瓜看戏呗。

然而她这戏也没看多久,等大队长从公社回来,王二婶就傻眼了。

“公社领导明确说了,按照户口本上的人!你家有几口人就分相应的田地。除非你让铁钢把户口迁回来!只要他在明年开春把户口办好,我们照样分地!”大队长铁面无私,半点不留情面。

这时候城里户口是可以转到农村。就比如那些知青,就是从城里转到农村。相反,从农村转到城市,因为要分票证和商品粮,反而不那么容易,要经过层层审核。

王二婶却是头疼不已,向他哭诉,“他那是城市户口,转回来,他哪能吃到商品粮!”

大队长摆手,“那就这么办!他本来也不在咱们生产队种地了。要地有什么用?你们两口子种三十亩,不够种?”

一句话把王二婶噎得不轻。

大队长急匆匆离开,可没等他走几步就被社员叫住。

“干什么?”

请他去家里主持公道,帮忙分家啊!只有大队长认可了,他们才能分户。毕竟还要他写证明材料,到派出所把户口分开。

一连好几天,大队长都被请去主持分家。他忙得脚不沾地,头都快大了。

张秀花反倒是村里最悠闲的一批人。

许春英被周围的邻居吵得头疼,她也出来了。

“我还以为你长在家里了呢?”张秀花好久没见到她了,先开了个玩笑。

许春英摆手,一副你别提的口气,“我差点被吓住了。如果那些人抓投机倒把,我可怎么整?”

张秀花见她吓成这样,“那你明年还打算卖菜吗?”

许春英这回是真的吓得不轻,离生死只有一线距离,这种感觉后劲太大了。她手头还有钱呢,没必要这么拼,摇了摇头,“算了吧。我再看看情况吧。”

**

转眼过了几日,李建国回来了,张秀花把村里即将分地的事说了。

李建国点点头,“早该分了。队里有没有说怎么个分法?”

“按照户口本上面的人口,有多少人就分多少地。到时候抓阄。”张秀花把村里最近闹分家的事说了。当然除了分家,还闹了矛盾。

李建国叹气,“我结婚后,我妈就做主让我们哥俩早早分家,村里人都不理解我妈。现在看来,她老人家真的很明智。知道远香近臭的道理。”

张秀花一开始也去看人分家,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而且你还真没法反驳。后来她就不去了,吵得她脑壳疼。

张秀花又告诉他养鸡场分钱的事情,“我们分了九万多。我已经把账分好了,你把钱和户口本拿去首都,让继东帮忙买四合院吧?”

李建国点点头,“行!家里留了一万多够用的,多出来的部分也买四合院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