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8章 全村捕渔(1 / 1)

加入书签

张秀花从老村长家出来就顺着声音去了所在地。毫无意外是张家。

到了门口却发现没多少村民,也没有外人存在。那他们家哭闹什么!

王二婶和李四婶两个喜欢看热闹的人早早跑过来,却扑了个空,有点无语,耷拉着脑袋往家走。

张秀花叫住王二婶,朝张家抬了抬下巴,“张家又咋了?”

“没事儿!他们家几个闺女在南方没回来,也没有寄钱。打电话过去,说是人已经搬走了。”王二婶语气带了几分幸灾乐祸。

张秀花不太理解,“她们不是把户口迁走了吗?为什么会搬走?”

“估计之前给他们留的地址是暂时的。”王二婶撇嘴,“活该。现在知道哭了,早干嘛去了。”

相比王二婶,李四婶骂得就难听了,“你以为他们是后悔闺女不搭理他们?不是!他们是哭以后没了钱。”

就算将闺女嫁出去,逢年过年也有礼物。可现在户口都迁走,两地相隔几千里,别说逢年过年送节礼,估计好几年都不会回来一趟。这三个闺女算是白养了。

“以后他们家就只靠儿子喽!”王二婶语气带了几分嘲讽。她也有闺女,从小疼到大,杏花结婚了,她给陪嫁好多钱。他们村还没哪个闺女结婚,娘家一分陪嫁都没有。可张家呢?不仅没有陪嫁,还把嫁妆都给昧下。他们哪里是嫁闺女,分明是卖闺女。既然是卖,也就别怪女儿们心狠。

张秀花听完八卦就回家了。

孩子们跑去镇上置办年货了,张秀花看李建国忙了一年,特地让他歇息一天。自己列了年货的单子,又给了钱,让孩子照着单子买。

现在只有李建国一人在家。他正趴在桌上写写划划,时而皱眉,时而乐出声。

张秀花走到他身后,看着他捏着铅笔笨手笨脚写着什么东西。

她瞧了一眼,只看到几个词,“大秧歌”,“二人转”,啥意思?

她坐到他旁边,李建国看到她来了,立刻把自己想举办一个过年联欢晚会的事说了,“今年各家都在,我觉得热闹一下也挺好。”

现在家家户户还买不起电视。他们家有电视,也不可能挤得下全村人。不如让大家聚在一起热闹,就当过年了。

这主意好是好,可张秀花提出一点,“谁来表演节目?”

“咱们村里人啊。”李建国笑眯眯道,“各家都有点才艺在里面。唱歌,扭秧歌哥不在话下。”

张秀花哭笑不得,“好是好,可是我觉得大冬天,你让乡亲们走出热乎炕,你还差了一点动力。”

李建国疑惑,“要什么动力?”

在他看来,大伙一块乐呵,比什么都强。

“你是村长不假,但是让大伙大冬天站在冰天雪地热闹,恐怕不管用。回头他们还嫌你多事。你得拿出诚意!”张秀花搓了搓手,“比如奖励!”

李建国怔住,“可是现在不是生产队,大队没有资金。”

之前分田产的时候,钱也全部分下去。现在大队会计就是个摆设,手里不管一分钱。

张秀花摊手,“所以你得自己想办法筹措资金。”

李建国想了想,试探看了她一眼,“要不然咱家出这笔钱?”

张秀花翻了个白眼,掐腰瞪他,“你想得倒美!我欠他们的呀!你可真会想!人家当干部是把钱扒拉到自家,你可倒好把自家钱往公中扒拉。你真不愧是珠珠亲爹,能干一样的事儿!”

李建国脸一红,挠了挠头,实在想不出公中挣钱的办法。

也不怪他想不到,要是生产队时期,他的权力大,还是可以办到的。可现在?只管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偶尔要将镇上分派下来的任务通知村民。大部分时间,他都很闲。

钱就是更没戏了!包产到户,各家收上来的提留和钱,他不过夜就得往上交,就怕钱少了,他还自己得往上添!

张秀花想到一个办法,“你可以带领村里的壮劳力到河里捕鱼。”

他们后面那条河离他们村挺近的,但是村里壮劳力一次也没捕过。以前是没有手扶拖拉机,没有渔网,可现在他们村有不少拖拉机,再弄个渔网,就可以办到了。为什么不捕?!反正那河那么宽,那么大,鱼有得是!

李建国眼睛一亮,立刻抱住她的头亲了一下,“我媳妇脑瓜子就是活!我现在就去组织人手,也让他们过个好年!”

张秀花见他听风就是雨,跟个孩子似的,也被他逗笑了。其实她是自己馋了。她特别喜欢后面那条河的鱼,跟二三十年后的鱼相比,不仅鲜美,而且刺也少。

**

李建国当村长有一个好处,他说组织人手,那行动力是相当快的。这不。张秀花把主意一说,李建国这边就已经组织好人手。临近年关,各家都没活,躲在屋里猫冬。

村里的渔网不够大,没关系,他还特地去镇上买一个大的。

得知要去捕鱼,几乎全村人都行动起来。壮劳力们就不说了,他们是主要劳动力。拖拉机将渔网拖上来时,他们要负责将鱼捞出冰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